“市民对话一把手·京津冀协同”系列访谈节目

近日,北京市环保局陈添局长在北京电视台参加了2016年“市民对话一把手·京津冀协同”系列访谈节目。该节目以“携手共治 清洁蓝天”为主题,就北京市大气污染治理、京津冀大气污染治理联防联控、空气质量实时查询途径、臭氧的来源与防护等公众关心的问题展开访谈。

空气污染一直是我们大家十分关注的民生问题,北京市政府通过一系列的举措,积极治理环境污染问题,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陈添介绍:“北京市大气污染治理工作主要从四大污染来源入手进行治理:一是燃煤,二是机动车尾气排放,三是工业直接的废气排放,四是扬尘。简单来说,PM2.5的来源有三个,一个是烧出来,一个是飘出来的,还有一个是扬出来的。但从源解析上看,我们更多的是烧油、烧气、烧煤烧出来的,所以针对这些的污染治理更多一些。”对于施工工地而言,进行积极化管理,采用绿色施工方式。另外,在一些大型工地安装视频监测,进行实时监控。

据了解,2015年,北京市持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淘汰退出印刷、家具、建材等行业的工业污染企业326家,提高118家高污染工业企业的用电价格,实现了燕山石化以及全市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的年度减排约1.5万吨。2015年和2016年北京市淘汰老旧机动车数量持续增加。2015年共淘汰老旧机动车38万辆左右。2016年的实施力度更大,仅前六个月,全市就淘汰了老旧机动车17.6万辆。今年上半年,全市空气质量改善趋势非常明显,空气中四项主要污染物的浓度均同比下降,其中细颗粒物PM2.5的累计浓度为6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7.9%。从数据中,我们会发现,北京的蓝天越来越多了,这有赖于政府的措施管理,同时也离不开市民朋友的共同努力。

在谈到上半年空气质量改善情况时陈添表示:“这个数据还是不错的,但是我们也要意识到,每年下半年,往往会有一个比较大的反弹,尤其是秋冬季节要面临静稳天气频繁、供暖季的压力,所以治理大气污染一刻都不能放松,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一定要按照既定的任务目标坚定的走下去,才能实现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

空气是流动的,要做好空气的污染防治工作,靠一个地方是远远不够的。陈添介绍,下一步京津冀协同发展,主要的联动方向将在规划上、在标准上、监测上统一,特别是在措施上,包括应急上都要有一个互相沟通的机制。目前,国家层面上有区域大气污染治理协作机制,现在机制搭建起来了,行动也正在推进。今年上半年,从三地的空气质量变化数据来看,也证明了这个机制是往好的方向和效果在走。

除了PM2.5的污染之外,臭氧污染也成为大家非常关注的问题。陈添介绍,臭氧的生成,主要是从它产生的物质来入手,也就是它的前体物质是来自于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污染物这两类污染物。所以减少臭氧生产,就要减少这两种前体物。目前来看,氮氧化物更多的是来自于燃烧,所以燃煤要控制,燃油也得控制,机动车排放也得控制。特别是机动车,它既产生氮氧化物又产生VOC,两个前体物都产生,所以是治理、减排的重点。

PM2.5的防护我们可以戴N95的口罩,那对于臭氧的防护,我们能戴口罩吗?市民应该怎样防护呢?陈添说“口罩是不管用的,但是大家也不要恐慌,因为臭氧有生存条件。比如说日照比较强,都是在白天一段时间内产生,所以大家在室内基本上都没有这种影响,所以也请大家放心。”此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及时了解空气质量情况,如通过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网站、北京电视台《北京空气质量播报》节目、北京广播电台《北京空气质量播报》节目以及“北京空气质量”APP来安排我们的生活和出行。

大气污染危害人体健康,空气质量的改善也依靠大家的共同参与、合力减排。可以说关系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除了产业调整经济转型,也离不开咱们大家的绿色生活方式。陈添局长呼吁大家参与环保公益活动,践行绿色环保生活方式,发现环境违法问题,欢迎大家拨打12369环保热线投诉举报。

| 发布时间:2016.07.22    来源:    查看次数:1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