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 北京打“大气牌”破“环境关”

在11日结束的中共北京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上,北京关于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获表决通过。
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表示,当前,北京的人口资源环境矛盾和“大城市病”问题,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的高度关切,成为我们不能释怀的最大焦虑。究其原因,既有城市发展太快的客观因素,也确有我们认识不到位、解决矛盾的决心不够大的主观问题。他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适应人民群众新期待、解决“大城市病”、实现北京可持续发展、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根本出路。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北京将以交通一体化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产业升级转移三大重点领域为突破口,而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则是突破口的突破口。
一、机动车污染防治力度不断加大
机动车协作小组成立。6月4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机动车排放控制工作协作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机动车协作小组)成立, 机动车协作小组是全国首个区域性的机动车排放污染防治工作机构,将率先在全国实现跨区域机动车排放超标处罚、机动车排放监管数据共享、新车环保一致性区域联合抽查等,这意味着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联防共治在机动车污染减排领域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淘汰老旧车。多年来,北京市通过疏堵结合的方式,不断推进老旧车淘汰工作,到2014年在全国率先解决了黄标车问题,2011年至今北京市已累计淘汰黄标车、老旧车162万余辆。今年上半年北京市共淘汰老旧机动车17.8万辆。经核算,淘汰17.8万辆老旧机动车每年可减少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和颗粒物排放共计5.2万吨,其中氮氧化物5444吨,碳氢化合物4743吨。
油品再升级。北京市自今年6月1日起,对重型柴油车全面实施国五阶段排放标准,预计单车氮氧化物可削减40%。至此,北京市成为中国首个城市全面实施国五阶段机动车(含汽、柴油车)排放标准。此外,北京还将进一步提高新车排放标准和油品标准,力争2016年启动实施第六阶段机动车排放及车用燃油标准。同时加快推广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力争2017年底全市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汽车应用规模达到20万辆,制定出租车6年强制报废标准,到2017年累计更新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出租车1.6万辆,油耗和污染物排放均减少20%。
改造柴油公交车。7月6日,北京市环保局、北京公交集团完成全市8800余辆国四国五柴油公交车的排放改造,将帮助现有国四和国五排放标准车辆进一步降低污染物排放,预计重型柴油车单车将削减60%的氮氧化物排放量,可实现氮氧化物(NOx)每年减少2800吨左右。此次北京市率先完成国四国五公交车排放改造工作,不仅走在了全国的前面,更直接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机动车减排工作提供借鉴,助力区域环境质量改善,助力区域协同发展。
二、燃煤污染治理17年带来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2014年,京津冀三地共压减燃煤1980万吨,完成优质煤替代劣质散煤390万吨。“城六区基本实现无燃煤锅炉”也是今年北京市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的一项重要举措。
压减燃煤十多年来,北京市与燃煤直接相关的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硫(SO2)的年均浓度持续下降,从1998年的120微克/立方米下降至2014年的21.8微克/立方米,下降幅度高达81.8%,并且从2004年至今,大气环境中的二氧化硫(SO2)年均浓度持续稳定达到国家标准,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成为了“浓度洼地”,浓度水平与沿海无采暖城市相当。
今年以来,污染减排措施的环境效益持续释放,二氧化硫(SO2)浓度同比下降43.1%,实现一季度二氧化硫浓度历史最低。
2015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还将在减排上进一步取得突破,继续加大压减燃煤工作力度,深化燃煤污染治理,包括东城区、西城区基本建成“无煤区”,城六区基本实现无燃煤锅炉,组织实施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3500蒸吨以上,全市煤炭用量控制在1500万吨以下。到2017年,北京市燃煤消费总量将削减到1000万吨以下,减煤比例达到56%,优质能源比例达到90%。
三、严格执法,今年上半年开“环保罚单”4600万
今年以来,北京市环保系统执法部门严格执行新《环保法》,持续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处罚金额创往年同期新高。数据显示,去年同期金额为3688.31万元。截止到今年6月30日,市区两级环保执法部门查处各类环境违法案件5169起,处罚金额达到4601.81万元。其中,查处固定污染源环境违法行为1422起,处罚金额4200.79万元;查处移动污染源3747起,处罚金额401.02万元。
四、信息共享 区域共治
北京市积极推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按照统一标准建成了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并实时共享空气质量监测信息。特别是2014年,北京市牵头建设了覆盖京津冀及山西、内蒙、山东六省区市的空气质量预报预警会商平台,实现六省区市环境监测部门视频会商,为区域空气重污染应急联动提供技术保障。在APEC会议期间,实现天天会商,提高了区域空气质量预报的准确率,为保障会议期间空气质量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APEC会议后,京津冀三地继续巩固、完善区域空气重污染预警会商和应急联动机制,在11月下旬、1月相继开展了重污染天气联合应对,共同启动应急减排措施。目前,三地正在积极研究建立重污染天气应急联动的长效机制,力争尽快建立统一的指挥协调机构,统一区域重污染预警分级标准,统一应急措施力度。
 
2014年,京津冀地区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降至93微克/立方米,比2013年下降12%,空气质量年平均达标天数为156天。
2015年上半年,北京市全市空气质量改善趋势显著,细颗粒物(PM2.5)累计浓度为77.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5.2%;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累计浓度分别为18.2、49.5和109.3微克/立方米,同比分别下降41.3%、14.5%和12.7%。上半年空气质量的好转,究其原因,无疑有区域共同减排的贡献。
| 发布时间:2015.07.22    来源:北京环保公众网    查看次数: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