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PM2.5宣战——2013年度北京市清洁空气十件大事

    2013年,是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北京市率先执行国家空气质量新标准,PM2.5替代PM10成为大气首要污染物,成为治理的重点。为落实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我市迅速发布实施《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分解落实84项重点任务,各部门、各区县积极贯彻落实,分别制定本领域本地区清洁空气行动计划。9月17日,召开了首都大气污染防治动员大会,进行了全面的动员和部署,举全市之力,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攻坚克难,打响了以PM2.5为重点的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赢得国际社会广泛好评。

2013年“清洁空气十件大事”之二   重典治霾

    依法治国、立法治污,市人大制定《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群众积极建言、专家倾力献策,凝聚社会共识。市人大常委会和市政府多次组织人大代表和相关部门进企业、到基层调研,充分征集了社会各界的立法意见;反复召开20多次座谈会、论证会,全文向社会公开,充分体现了民意;向全体政协委员征求意见,760位委员全面参与,充分体现了民主协商。在经历了充分酝酿,科学论证,征求民意,反复修改、数易其稿、三次审议后,《条例(草案)》将提交全体人大代表进行最终审议表决。《条例(草案)》对大气违法行为规定了有史以来最严厉的惩罚措施,将为新阶段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有力的法律制度支撑。

2013年“清洁空气十件大事”之三   信息服务

    2013年,北京市已建成了覆盖全市的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包含23个城市环境评价点、1个城市清洁对照点、5个交通污染监控点和6个区域背景传输点,基本覆盖主要的环境空气功能区。空气质量信息每小时数据更新,市民可通过网络、手机、微博等渠道,了解到包括PM2.5在内的北京市各类地区的各种污染物监测结果,实时获取空气质量信息从2013年开始已经变成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89.5微克/立方米的年均浓度开启了北京市PM2.5监测的元年,监测数据出炉的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治理污染的真实挑战,要达到2017年60微克/立方米左右的目标任重道远,还需“同呼吸、共责任、齐努力”,坚持不懈治污减排。

2013年“清洁空气十件大事”之四   标准引领

    提标升级,严控污染排放。发挥标准引导,淘汰落后产能。目前,我市现行有效的大气地方环保标准共34项,涵盖范围广,数量上居全国各省市首列, 污染物排放限值上均属国内领先水平,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市2013年共发布了9项大气污染防治方面的地方环保标准,是发布标准数量最多的一年。在源头控制管理方面,发布了《低硫散煤及制品》标准;在固定源管理方面,发布了《固定式内燃机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等三项标准;在移动源管理方面,发布了《轻型汽车(点燃式)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北京Ⅴ阶段)》等五项标准;还有更多的标准正在研究编制和修订。为推进首都环境质量的改善,我市进一步加快制修订重点行业排放标准,督促排污单位加快末端治理设施的升级改造,推动企业调整原料结构和产品结构,促进先进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的应用。以标准先行,引领社会发展。

2013年“清洁空气十件大事”之五   经济杠杆

    环境经济政策是新形势下,有效补充行政措施不足,建立污染减排长效机制,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改善环境质量的必要手段。价格、税收、金融、收费、财政补贴、以奖代补等经济手段在我市环保工作中经历了从无到有,由点及面的过程,逐步发展到目前较为完整的政策体系。2013年,各部门围绕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的实施,新制定政策16项,具体包括二氧化硫等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污收费标准调整政策、京V油品优质优价政策、绿色信贷政策、税收优惠政策、农村散煤整治财政补贴政策、地热能开发及热泵系统财政补贴政策等。目前,包括延续实施的老旧车提前淘汰更新补助、脱硫脱硝除尘上网电价补偿、污染减排以奖代补等政策在内,北京市与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紧密相关的环境经济政策共计40项。通过在环境管理中引入经济杠杆,理顺了资源环境价格、落实了“污染者付费”原则、营造了促进节能减排的市场环境、撬动了全社会的环保投入。

2013年“清洁空气十件大事”之六   全面压煤

    压减燃煤是改善空气质量的重要措施。2013年,我市提出了未来五年压减燃煤1300万吨的目标,减煤比例高达56%,并首次正式将减煤换煤工作拓展到农村地区,治理力度空前。在当年全面启动实施压煤工作,全年共完成215台共3428蒸吨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其中,城六区完成2441蒸吨,工业开发区完成766蒸吨,郊区县完成221蒸吨。东城区、西城区共完成4.4万户平房居民“煤改电”工程改造。通过在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实施“五个一批”的减煤换煤工程,全年实现城市化改造上楼4万户,拆除违法建设1100万平方米,煤改电4000户,煤改气1200户,液化石油气下乡30万罐。调整退出288家高污染企业。以上措施共压减燃煤130万吨,将实现二氧化硫减排5763吨,烟粉尘减排6017吨。

2013年“清洁空气十件大事”之七   控车减油

    2013年,我市率先实施第五阶段机动车排放标准。加快老旧车辆淘汰,全年共淘汰老旧机动车36.6万辆,已发放补助资金8.05亿元。经核算,每年可减少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和颗粒物排放共12.8万吨,其中氮氧化物8925吨。促进在用车排放达标使用,全面提升监管能力,认真落实各项机动车排放污染防治措施。我市还进一步强化流动源排放监管力度,重心向重型车倾斜,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严格机动车总量调控政策、推动机动车结构优化调整,加快推广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努力实现氮氧化物减排、不断改善环境质量。

2013年“清洁空气十件大事”之八   应急响应

    空气质量受污染源排放和气象条件双重影响,在目前我市污染物排放总量依然较大的情况下,当遇不利气象条件,空气重污染还有可能发生。为应对空气重污染,我市于2012年制定了《北京市空气重污染日应急方案(暂行)》,并于2013年1月应对重污染中及时启动实施。为进一步完善空气重污染应对工作,2013年10月,市政府修订发布了《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强化空气重污染应急管理,将空气重污染应对纳入全市应急管理体系,成立空气重污染应急指挥部,提高预警分级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并首次提出当空气重污染达到最高预警级别时,实行“六停一冲”等措施,最大程度保护公众健康,减缓污染程度。

2013年“清洁空气十件大事”之九   联防联控

    目前,大气污染的区域性特征越来越明显,联防联控是大气污染防治的必然趋势。全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重点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而重中之重是京津冀地区。北京及周边地区在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方面既有奥运会的成功经验,又有联合治理的愿望。2013年10月,召开了北京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第一次工作会议,明确了“责任共担、信息共享、协商统筹、联防联控”的工作原则,建立了工作机制。目前,联防联控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区域协作治理大气污染的格局已经形成,为推进区域空气质量的整体改善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013年“清洁空气十件大事”之十   全民行动

    2013年的北京,从政府到企业,从公众人物到普通市民,从新闻媒体到环保公益组织,携手开展了一场“清洁空气·为美丽北京加油”的全民行动。政府相关部门发起了“清洁空气·为美丽北京加油”、“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清洁空气·蓝天行动”、“绿色出行秀达人”、“清洁空气·绿色交通”、“绿色出行·畅通北京”、“关注PM2.5 携手污染减排”等系列主题活动,向市民寄送了50万份“拒绝PM2.5  你我齐行动”宣传折页,进行了大规模环境布置,公共场所随处可见的标语和公益广告引起市民广泛关注。在京170余家企业联合倡议,履行社会责任,加强治污减排,共同改善首都空气质量。北京电视台主持人聂一菁、“中国职业帆船第一人”郭川受聘首届“北京环保公益大使”,呼吁引导全社会参与“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北京市民热情参与“清洁空气·建言献策”活动,关注和参与人数80余万人,共提出建言近6000条。广大网民高度关注“清洁空气”相关话题,发布“清洁空气”方面微博共计133万条,“环保北京”微博群备受关注,其中全年阅读@环保北京达3亿多人次、@北京环境监测达5千多万人次,@北京环保宣传粉丝人数从1万激增至100万。全市机动车驾驶员积极响应“清洁空气·绿色驾驶”活动,累计参与人数超过18万。全市有50所高校、近3万名大学生、70家环保社团参加了“清洁空气·首都高校环境文化季”的90多场活动。14000名中小学生参加了“我爱地球妈妈”演讲比赛。大批摄影爱好者参与“自然与生命的瞬间”摄影比赛,提供作品9000余幅。中央和市属媒体纷纷开设专栏、专题,大量报道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北京电视台等媒体还开展了“牵手蓝天”、“环保科普行”等公益活动。公众环境研究中心、自然大学、北京车友会、顺风车、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等环保公益组织积极开展志愿服务,吸引更多市民参与大气污染治理及监督。

| 发布时间:2014.01.06    来源:    查看次数:1795